2025新疆新能源与关联产业博览会新闻摘要
新型储能如何成为电力系统的优质“蓄水池”?近日,全国政协委员、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,新型储能近年来高速发展,截至2024年底,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已经超过抽水蓄能,显示出规模化发展的强劲势头。
“储能行业发展不能慢,也不能乱。”曾毓群说,储能行业要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,提升新型储能市场化运用水平,亟须进一步完善储能的市场参与机制和保障机制,让新型储能成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一个“压舱石”。
新型储能并非低门槛行业
新型储能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、压缩空气储能、氢储能等,具有响应速度快、能量密度高、安装灵活等优点,可以在电力系统中发挥调峰、调频、备用等“蓄水池”作用,助力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国家能源局统计显示,截至2024年底,全国已建成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约为“十三五”末的20倍,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%。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计,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将继续呈快速增长态势,理想场景下有望达131.3吉瓦。
曾毓群介绍,宁德时代的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:一是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心脏——动力电池;二是为能源储存而量身打造的新型储能电池。据国际电池和能源研究机构SNEResearch最新统计,在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、动力电池出货量数据榜单中,宁德时代以41%的市占率位居首位,较2023年提升5个百分点。
“千兆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包含700万个至900万个组件,复杂程度堪比一架波音787飞机。”谈及储能行业的技术含量,曾毓群很有感触。在他看来,储能市场相比运输市场更为复杂。“因为储能设备需要持续运行20年至25年。在质量控制方面必须达到非常高的水平,否则每天都会出现组件故障,需要频繁进行维修和更换,这将带来大量的维护成本。”曾毓群说。
对于新型储能市场竞争的问题,曾毓群认为,新型储能并非低门槛行业,在可靠性上有高要求。“一些企业把储能行业当作是一个低门槛的‘金矿’,抱着短期淘金的心态进入。这些企业以低质、减配实现的‘低价’,其实并不具备经济效益,更没有可持续性。”他说,国内新型储能市场还面临调用少、利用率低、回报周期长等问题,具体表现有:电能量市场电价浮动区间较窄,无法真实反映市场需求;辅助服务费用分摊机制尚未打通,仍作为“成本项”在电源侧零和博弈;新型储能容量电价实施细则尚未出台,项目补偿难以落实;部分储能并网运行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寿命跳水、容量打折等质量和安全问题,严重影响调度运用。
往期回顾
中国能建新疆院援乌兹别克斯坦风电站签署协议,深化两国新能源合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