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新疆新能源与关联产业博览会新闻摘要
从戈壁荒漠变身“能源新蓝海”,到闲置盐穴担当“大型充电宝”,当前我国能源转型“绿”潮涌动,风电光伏跃升发展,新型储能、氢能等新业态加快培育,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加快建设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,发展海上风电,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。
多位代表委员认为,随着我国能源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和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,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将越来越明显。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,新产业新业态将加快步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。
以“质”竞速:风电光伏跃升发展
初春的青海,乍暖还寒,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。
2月26日,这个目前国内规划建设容量最大、总投资最大、新能源占比最高的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正式开工。该项目建成投运后,每年可通过“青桂直流”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向广西输送约365亿千瓦时清洁电力,相当于广西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4%。
“中国华电可再生能源装机已超过1亿千瓦,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6.2%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毅说,“我们必须把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战略机遇期,全力推进青海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等一批‘沙戈荒’新能源大基地项目以及西南水风光一体化、海上风电集群项目开发建设,全力做大以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为主体的增量规模。”
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。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构全球能源版图,大力发展新能源成为我国加快能源转型升级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。
以“沙戈荒”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是新能源发展的主阵地,到2030年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为4.55亿千瓦。截至2024年底,第一批基地建成9199万千瓦、投产9079万千瓦。第二批、第三批基地也在加紧建设。
看大江南北,戈壁沙漠崛起“光伏蓝海”,海上“风车林立”转出新动能,勾勒出一幅跃升发展的生动图景。
2024年,我国全年新增风电、太阳能发电装机3.6亿千瓦,占新增总装机比重超过82%,总装机规模突破14亿千瓦。
这一“绿色加速度”背后,是能源体系从资源依赖到技术驱动的根本性转变。
高效晶体硅、钙钛矿等光伏电池技术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,量产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5%;风电叶片、高塔架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,海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达18兆瓦……
通过建设光伏领跑者基地和开发新能源大基地等举措,我国推动新技术示范应用和产品快速迭代升级,已经建成全球最大、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。风电、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稳居世界第一。
“绿色能源技术是大国科技竞争的焦点,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发展已进入‘无人区’,实现突围要靠自主创新的原创技术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建议,鼓励高效先进技术光伏产品的应用,并通过政策引导、资金支持、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,鼓励企业增加原创技术研发投入。
新闻转载自:中国经济网
往期回顾
中国能建新疆院援乌兹别克斯坦风电站签署协议,深化两国新能源合作